一线问诊回顾丨03期:一线组织如何与基金会开展合作
导语:
本期“一线问诊”聚焦一线组织如何与基金会开展合作话题,受邀嘉宾们各自分享了基金会的运作中项目策划、实施、管理和执行的经验,并针对性地回应了一线社会组织在与基金会合作时的疑惑和问题。
本期主要内容包括:
6)社会组织可能同时接受多家基金会资助同一个项目,基金会应如何区分哪些工作是服务于本机构资助的成果。
问题1:基金会与一线组织合作开展项目时包括哪些程序和内容?
基金会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项目时,在申请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申请阶段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在申请书中写清服务地区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充分论述其真实性、急迫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并制定相应的目标,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再与基金会寻求合作。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基金会对服务对象需求的紧迫性要求较高,把握当地紧迫需求的项目、将项目周期集中在2月至4月更容易在当前得到基金会的关注与支持。例如一些机构在疫情期间给受助对象提供的服务与原来的项目差别不大、无法证明其申请的项目在当前是紧急的,这样有些基金会就不会考虑通过该项目。 服务需求与机构使命最好能够匹配,这样意味着你具备相应的服务和合作网络的基础。 项目与基金会的服务方向能够契合。每个基金会有自己的定位,其资助有针对的地区和服务方向。寻找服务方向较为契合的基金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浏览相对活跃的基金会网站,通过其发布的信息了解其资助的类型与方向;二是关注一些平台与网络,例如基金会发展论坛、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公布的信息等。 合理进行项目设计,论证项目可行性。设计清晰的项目逻辑,认真论证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回应问题,论述项目的可行性及详细的行动安排,并论述项目产出、成果和影响。 设置合理预算。公募机构募集了大量的资金,有责任维护公益行业的公信力。因此,申请机构需要对项目所需的投入进行详细的说明,例如资金、物资设备、合作伙伴网络等。基金会会将评估项目预算的合理性,与产出是否匹配等。 机构执行力与信誉。基金会会评估申请机构是否具备执行所申请项目的能力,申请的服务能否落地,社会组织是否跟服务对象有直接的联系,能够立即提供服务等。信誉也是基金会考虑的方面,例如组织过去的项目运作中是否有污点等。 保障一线团队安全。这在疫情期间尤为重要,我们非常遗憾和痛心地看到有一些志愿者感染新冠病毒或者因意外离世,因此基金会在此期间会重点评估团队的风险管理意识,比如是否购买了公益保险或者在预算中设置相应的费用项,如果是线下支持,机构是否有充足的防护用品等。 提交项目申请书后可与资助方确认其是否收到了申请。如果申请被拒绝,可主动跟基金会进行沟通,了解具体的原因或情况。
2)立项后的项目实施阶段
资金管理与使用。资金的合理管理与使用对基金会来说非常重要,基金会将关注项目实施机构是否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些基金会会提供一些财务指引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基金会通常对于资金使用痕迹留存具有较高的要求,例如定期汇报财务进展,留存相应票据和凭证,用途说明等。 及时进行项目调整。项目执行中要依据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及时调整,并与基金会保持良好沟通,说明情况和原因,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项目进展反馈。及时反馈和提交项目进展情况,例如月度报告,以及在疫情期间需要提供的每日项目进展等。及时反馈进展情况也是基金会的工作要求,基金会需要及时进行信息公开,让捐赠人追踪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和顺畅的沟通反馈,有助于促成更融洽的合作与更多的支持。
3)项目结束后的项目总结阶段
保存和整理项目资料,记录和梳理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新项目设计和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问题2:社会组织在向基金会进行项目申请时,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事项?
问题3:社会组织向基金会申请的项目因疫情被迫暂停执行,应如何处理?
专家表示,因不可抗力导致项目的变动或变更,绝大多数基金会都会充分理解。可能的解决办法包括:
2)在服务上,如果觉得项目执行在短期内不会有恢复可能,社会组织可以考虑是否有转型的空间。例如原来设置的服务对象是不是会在此次疫情中受到波及?原来线下的服务形式能否调整为线上?
问题4:之前社会组织比较依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现在面临资源匮乏的情况,应如何调整方向?
专家表示,在现在的情景下,很多政府购买项目的情况肯定会受到影响。社会组织应该有快速的反应,可以考虑与公募型基金会合作,面向公众筹款。
问题5:疫情之下,小规模的社会组织如想要参与的话应该怎么做?
专家表示,目前地方上的小规模社会组织是有优势的。此次疫情中,有些基金会正是要支持当地有执行力、行动力的的小规模组织,甚至也开放向未注册过的志愿者团体,例如:帮助送孕妇到医院产检的一些自发性志愿者团体。没有注册的小规模社会组织也可以找一家正式注册的公益组织进行联合申请。
专家特别提醒,已经申请到项目的小型社会组织,在执行上要特别注意财务管理。部分基金会有针对性地为草根机构提供财务托管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呈现项目。
问题6:社会组织很有可能同时接受几家基金会的资助,用于同一个项目。那么基金会应如何区分哪些工作是服务于本机构资助的成果?
此次疫情具有特殊性,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还是有一些差别,不像地震后的服务大同小异。但是事实上成果汇报确实比较依赖各个社会组织自身的诚信程度。
首先,专家建议组织按照真实情况进行如实填报,否则对社会组织未来的名誉有很大的影响,将会影响后续合作。
其次,专家建议基金会救灾协调会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分享每个基金会分别支持哪些社会组织在做什么,这样便于各大基金会了解各自的资助信息,及时发现一个项目有多个基金会资助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需要资金量很大的项目当然可以同时向多个基金会申请资助,但需要说明自己的资金来源以及每块资金来源对应的项目目标和活动。
嘉宾简介
刘洲鸿: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福利博士。从事基金会工作逾20年,有较强的公益慈善理论和实践,了解国内外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熟悉基金会的运作,具有丰富的项目策划、实施、管理和执行的经验。
乔洁琼:新阳光防疫一线服务援助计划负责人、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患者服务部副主任、台湾政治大学社会工作学硕士。
END
— 往期推荐 —
— 关于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 —
为响应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的决策精神,推动民间力量安全、高效、有序地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协作网络”于2020年2月2日正式启动。英文名称为China NGO Consortium for COVID19,缩写CNC-COVID19。
CNC-COVID19秉承开放性、推荐制和专业性的原则,通过一线行动信息分享、一线行动专家陪伴、社会组织多元价值的传播和倡导、以及公共卫生危机响应的国际交流,在相对较长的一个响应期间,推动社会组织应急协同体系的建设。
CNC-COVID19协作团队:
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爱德传一基金
— 关于基金会救灾协调会 —